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賦予事情不同的意義

位在菲律賓 Butuan 城市中的銀行 Green Bank of Caraga 實行了一個戒菸儲蓄的計畫,想要戒菸的民眾可以到銀行開個戶頭,在之後的半年內每週必須將買菸的錢存入銀行,在半年後,如果戒菸者經過驗證證明這段期間沒有抽菸(驗尿),便可以將這些錢全數領回,如果失敗的話,銀行就會將錢捐給慈善機構,這個計畫最後經過評估後發現,相較於其他的戒菸方式,成功的提昇了 53% 的戒菸率
我們若將戒菸簡單分而以下情境:
1. 屈服於吸菸的渴望,花錢後不需要忍耐,沒有痛苦,還可以享受吸菸對生理與心理帶來的紓緩與享受。
2. 為了健康或為了省錢自發性的戒菸,需要承受生理的不適、習慣的改變。
3. 花錢買健康,透過外力的幫助,去除戒菸的習慣,需要承受生理的不適、習慣的改變。
4. 花錢買健康,透過外力的幫助、去除戒菸的習慣,需要承受生理的不適、習慣的改變,最後還有機會拿回所花費的錢
基本上第一個選項看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的交易,我花了錢買到了東西,又得到了這個東西帶來的實質價值,滿足了生理與心理上的渴望與需求,就跟想要減肥但是還是忍不住買東西吃一樣,我買了東西吃,我花了錢,解除了身體的痛苦,得到了口腹上的滿足,而當下你也不會覺得這是一項昂貴的花費,而是物超所值的。
這也是為何戒菸與減肥總是如此的困難,尤其當吸菸與過於肥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並非即時顯而易見的,必須在多年後才會感受到對生活與健康帶來的傷害。
若是我們要抵抗上面的誘惑,我們則需要承受菸癮對於生理以及心理上造成的不適,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為今天鬆懈了、明天鬆懈了,並不會真的對我們造成嚴重性的傷害,於是我們總會屈服,想說今天一根就好了,或是明天再開始去運動,而且相同的,正向的效益也總是要在好一段時間以後才會看到,無論是身體狀況或是節省的錢,於是日復一日,我們便失去了信心與堅持。
假設若是今天你抽了一根菸,馬上就會掉下一根頭髮, 或是今天少抽一根菸,每天早上就會多長出一根頭髮,我想戒菸就會突然變得簡單又順利。

於是我們希望透過花錢來幫忙解決,這個就稍微增加了許多動力,我們抱著的心態是,我都花了不少錢,沒做到就太浪費了,我們到時候一定會因為這樣強迫自己達成的,而且要是真的成功了,這筆錢真的是非常值得(敝人以前也是抱著這個心態,在學校重訓室繳了不少年費...結果大家應該也猜的到...我並沒有成功的練出八塊腹肌...)。
的確,若是因為我們花了這些錢,而成功地達到我們的目的的話,這筆交易也真是再值得也不過了!也很多人因為這樣的方法,成功地強迫自己持之以恆。
但是對自制能力不足的人來說,少看到了一件事情,就是無論你成功與否,這些錢早在一開始就已經花掉了,不會因為你的結果而有所改變,隨著時間的逝去,這〝因為花錢了〞的外力將會越來越小,覺得浪費的程度也將相對變少,並且出現了新的偷懶的藉口:「我前兩天都達成了,也許已經值得了吧,今天就放縱自己一下吧,要是當初沒花錢的話,可能連前兩天都沒做到呢!」
於是乎這個儲蓄戒菸的計畫,再多提供了一個誘因:「你有機會將這些錢全部領回。」
「天啊,這是多棒的計畫!我們可以順便將平常抽菸花費的錢都省了下來,成功的話還順便存了一筆原來會花掉的錢!可以當做自己的獎勵去買別的東西。」若是有健身房可以繳年費後,假設成功練出八塊腹肌就可以退還一半的錢,我就覺得這超值了,何況是全部的錢。
等等!仔細想想,這個完美的結局跟第二項我們自發性的戒菸有什麼不一樣嗎!?甚至你還多出了失去這筆金錢的可能性,並且這花費又沒得到相對應的實質價值(抽到菸、或吃到東西),並且也沒有真的多賺了什麼錢,但為什麼會覺得這個提議非常的有吸引力呢?
這個計畫給予了你兩種喜悅的期望,一個是成功的戒了菸、一個是儲蓄的達成,而這個儲蓄所獲得的金額,將會有兩倍的效益(相對於本來吸菸就存在著這筆花費,這筆錢是多出來的)。
但若是自發性的戒菸所省下來的錢,你不會特別覺得是額外〝獲得〞的,因為那本來就是你的,而且對於每天省下一點點錢來說,你可能甚至沒有特別的感覺,因為它是連續性緩慢的發生而不是瞬間的巨大差異(見衛生紙的啟示:連續與離散的影響);除此之外,它還賦予了你選擇的權力:「錢拿的拿不回來,跟我肯不肯努力有關係。」

賦予事情不同的意義與面相


我們內心都渴望變得更好,希望生活能有所改變,不過很可惜的是知易行難,通常會讓我們充滿了決心又成功地改變了某些事情時,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有了不同的觀念與想法,或是看到事情從來沒看過的層面時。
「原來我父親並不希望我成為他。」莫瑞斯費雪說道,如同電影《全面啟動》所闡述的概念,這種非常簡單的想法與觀感,將大大地改變一個人之後的所作所為。
「原來每天吸菸損耗著的,除了自己的健康以外還有不少的財富、以及這個財富可以帶給我額外的喜悅及快樂。」
「原來購買一個 App 的錢比一杯大杯珍奶的錢還便宜。」
很多我們熟悉的認知,在加注上不同的對照以及從不同角度切入,意義就會有所不同。
父母罵著不隨手關燈的小孩:「電費很貴你知道嗎?」,所以小孩子對著用電的觀念是「電費很貴 -> 代表電是用錢就可以買到的東西」,所以只要我有足夠的錢就可以盡量使用沒有關係,這跟了解到浪費用電可能會殺死更多地球上許多可愛的動植物們(如簡單自製的環保節能貼,下圖),效果對於小孩來說自然是不一樣的。

能源本來不是有錢就可以買的到的東西,我們真正能夠開始自發的節省用電,
是在於了解到能源與環境生態的重要性,而不是為了節省電費而省電。

換個思維、增加點推力,我們就有可能做出很重大的改變,
很多事情透過不同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層面後,
一切就會跟著不太一樣了,正所謂「禪機未到,雖點亦不中」,
但我們也可以試著不同的手法,透過你我的服務,
對著事情產生了新的想法與價值觀,讓大家和世界變得更好是吧!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評價] 宿主


史蒂芬妮梅爾諷刺了人類過度自私,死到臨頭仍不像外星人一樣完全性任他人。
我們常自以為擁有高尚的風度,有純潔的靈魂,藉口說被環境限制,
但事實上我們比外星人還不如。


有趣的是史蒂芬妮梅爾當初在構想<宿主>小說時,
竟然是在沙漠旅途中想到的,結合了外星人入侵地球,
是一本寫給成人看的科幻小說<宿主>與前作《暮光之城》比較,
不難發現有許多相似之處,一般的愛情小說都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愛情,
但在史蒂芬妮梅爾的小說中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暮光之城》人獸戀,<宿主>外星人戀,大膽挑戰不同物種的禁忌之愛;
較明顯的還有瞳孔,我們知道眼睛為靈魂之窗,
史蒂芬妮梅爾在這兩部小說中用不同顏色的眼睛以便與人類區隔(如海報);
重要的是兩部作品的三角戀,都具浪漫的吸引力,
另讀者觀看時充滿想像地球被外星生物侵入後,
在那種環境下生存的人類都容易迷失自我,
史蒂芬妮梅爾諷刺了人類過度自私,死到臨頭仍不像外星人一樣完全性任他人。
當小漫寄宿後首次走進洞穴裡,看到的是多數人的不信任與反對,
慢慢的經過許多事情之後才互相建立起信任,但這就是人之常情無可避免。
我們常自以為擁有高尚的風度,有純潔的靈魂,藉口說被環境限制,
但事實上我們比外星人還不如

最近很少有一部片會讓我感到雞皮疙瘩 了,
我是個不輕易看第二次電影的女生,但以這部片來說我還會想要再看一次!

畢竟是同一個作者,宿主女主角不禁會一直被拿來跟暮光之城做比較,
我覺得很明顯可以看出宿主女主角多少會有一點暮光之城的女主角影子在裡面
雖然都很浪漫而且感人,但是我還是比較偏好暮光之城耶
我覺得是年度浪漫巨作
難以被取代的阿